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中兴解禁尘埃落定,中国“缺芯”如何迎来新生?

在经历了一系列中美外交层面斡旋和公司内部的人事大换之后,中兴解禁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了。

中兴事件的背后,暴露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国产科技创新领域所面临的尴尬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"星光中国芯"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在凤凰网《舍得智慧讲堂》上表示,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"距离世界先进水平,和中国作为'世界第二'大国所应当具有的实力,还有很大差距。"。

拥有广阔市场,却未掌握核心技术的"国产之殇"

"(疫苗)跟芯片问题是一类,要靠我们自主产业去做,更保险一点。如果你不研发,他研发了,就会垄断你的市场"。

事实上,拥有广阔市场,却未掌握核心技术的"国产之殇"早已屡见不鲜。今年4月16日,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公布"封杀令",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、商品、软件和技术7年,直到2025年3月13日。同时,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也发出公函,警告英国电信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。

一个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,因为缺乏部分核心技术,在别人掐脖子的时候,瞬间生死未卜。可见,芯片是信息时代的"基石",而芯片产业则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,是各国参与全球高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,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国家利益。

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,但长期以来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,贸易逆差持续扩大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,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601.4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6%,超过石油进口额成为最大宗进口商品,同期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仅为668.8亿美元,同比增长9.8%。

然而庞大的市场并未换来真正的技术。中国在芯片、元器件领域仍然较为弱势,国内半导体产业更多集中在后端工艺,但对上游基础原材料、半导体设备以及核心元器件,如射频、FPGA、高速数模转换、存储等多个核心芯片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。

以中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,阵痛之后如何迎来新生?

在芯片这样一个具有广泛产业、产品领域,有些地方我们是需要跟跑,抓住这些成熟的这些技术路线去追赶去。PCB抄板通过学习借鉴国外成功产品的技术经验,由国外品牌带动市场, 并在抄板的基础上,进行持续的改板,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。

盛驰科技拥有拥有国内最专业的反向技术研发团队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凭借无可挑剔的精湛技术,一直为国内重点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以及抄板企业解决各类大型疑难项目开发技术难题,盛驰科技长期承接PCB抄板/改板、PCB样板/批量加工、高速PCB设计、SMT贴片加工、功能样机制作、芯片解密与程序解析、IC反向设计等项目合作,并主攻各类疑难项目,助力客户缩短开发周期、节省开发成本、降低生产风险和技术支持费用,提升客户竞争力。